上個月中應捷運局之邀,到北投會館和一群來自花東的小三、小四生對談,他們約莫9、10歲左右,接這個活動,起初有點惶恐,因自家小孩已經脫離這種年紀很久了, 實在不知道該講些什麼,於是從網路上找到一則統計小學生最關心的十項議題, 把它們綜合整理一下,不外乎是有關自身健康、高科技3C產品和社群網站的交友問題, 於是拿這個當基礎,寫了一些power point 當上課題材,寫的都是自己心中想到的,也希望他們能帶回家鄉和其他同學分享:
• 顧好眼睛,不要整天掛在手機上,手機只是聯絡用
• 不要挑食
• 避免發胖
• 好好唸書,別說不喜歡念書, 因為你現在接受的是國民基本義務教育
• 認真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情
• 要多涉獵教室外的活動,不是只唸教科書上的知識, 多和人對談, 多聽別人演講,培養發表自己看法的勇氣
那次的活動,參與者多來自花東偏鄉,其中有許多父母忙於工作, 學校的聯絡簿都是由牧師代勞簽名的,這讓我想到了許多兒子念小學時的糗事…
兒子念小學那年,正好碰上「九年一貫」第一年, 先生常問我什麼是「九年一貫」, 難道以前的教材小學到國中就沒有一貫嗎? 其實我也不知道, 只記得當時有很多特殊的教材和教法,像「建構式數學」最困擾家長,它的作法是從前面算到後面, 跟我們過去從個位數往前累進的觀念不一樣,相信老師也很困擾,一段時間後連老師都不再要求學生用「建構式數學」列出計算式了。
我是個職業婦女,假日和兒子一起做功課,剛開始是覺得苦差事一樁,後來倒也樂在其中,因為自己也能從裡頭穫益良多。
某學期,學校要求學生製作動物專題海報,以便自然課要上台報告,記得那時我帶兒子去木柵動物園看無尾熊,當時的無尾熊可是應景的當紅炸子雞,可比現在的圓仔和圓寶一樣, 依稀記得無尾熊和貓熊一樣體酯很薄,只能靠拉長睡眠時間來減少能量消耗,我是小兒科醫生,看到無尾熊攀爬尤加利樹的萌樣, 就像我的小病人看到醫生時,會把媽媽當尤加利樹來爬一樣, 希望早點爬離醫生的「魔掌」。
說到簽聯絡簿,這讓我想到了一件趣事…
有一次看完夜診10點多回到家裡,想當然爾,他的老爸還沒回家,兒子看到我,立刻衝到我跟前跟我說, 老師要他們觀察一種動物, 看看它們在一段時間內都做些什麼,然後寫在聯絡簿上。看到這個,當場傻眼,家裡也不養寵物, 這麼晚了,到哪裡去觀察動物啊, 又不想叫兒子瞎掰應付老師,正在苦思解決之道時,恰巧他老爸從醫院回來了,當天還算早的,於是靈機一動:「兒子啊, 會動的動物回來了, 你觀察一下他短時間內做了什麼事吧!」 想也知道一定是吃飯、喝水、看電視,兒子不依, 他認為老師要他們觀察的應是像動物園內的那種可愛動物才是, 老爸算哪根蔥啊,當下沒辦法,只好半夜帶著兒子到外面找動物去, 最後在一家已打烊的麵店前, 看到一隻慵懶的老土狗, 半瞇著眼睛快睡著了,於是叫兒子勉為其難, 就把牠當觀察對象吧!